绿色包装的含义及发展历程
白沙中立科技 | 2011-12-01 23:51:07 | 阅读:3176
绿色包装(GreenPackage)又可以称为无公害包装和环境之友包装(EnvironmentalFriendlyPackage),指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能重复使用和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包装。它的理念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保护环境,另一个就是节约资源。这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其中保护环境是核心,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又密切相关,因为节约资源可减少废弃物,其实也就是从源头上对环境的保护。从技术角度讲,绿色包装是指以天然植物和有关矿物质为原料研制成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有利于回收利用,易于降解、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环保型包装,也就是说,其包装产品从原料选择、产品的制造到使用和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均应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应从绿色包装材料、包装设计和大力发展绿色包装产业三方面入手实现绿色包装。具体言之,绿色包装应具有以下的含义:1)实行包装减量化(Reduce)。绿色包装在满足保护、方便、销售等功能的条件下,应是用量最少的适度包装。欧美等国将包装减量化列为发展无害包装的首选措施。2)包装应易于重复利用(Reuse)或易于回收再生(Recycle)。通过多次重复使用,或通过回收废弃物,生产再生制品、焚烧利用热能、堆肥化改善土壤等措施,达到再利用的目的。既不污染环境,又可充分利用资源。3)包装废弃物可以降解腐化(Degradable)。为了不形成永久的垃圾,不可回收利用的包装废弃物要能分解腐化,进而达到改善土壤的目的。世界各工业国家均重视发展利用生物或光降解的包装材料。Reduce、Reuse、Recycle和Degradable即是现今21世纪世界公认的发展绿色包装的3R和1D原则。4)包装材料对人体和生物应无毒无害。包装材料中不应含有有毒物质或有毒物质的含量应控制在有关标准以下。5)在包装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均不应对环境产生污染或造成公害。即包装制品从原材料采集、材料加工、制造产品、产品使用、废弃物回收再生,直至最终处理的生命全过程均不应对人体及环境造成公害。以上绿色包装的含义中,前四点应是绿色包装必须具备的要求,最后一点是依据生命周期评价,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对绿色包装提出的理想的、最高的要求。从以上的分析中,绿色包装可定义为:绿色包装就是能够循环复用、再牛利用或降解腐化,而且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人体及环境不造成公害的适度包装绿色包装发源于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到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随即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个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的绿色浪潮。根据人们对绿色包装的理念的认识同层次,可以把绿色包装的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说,在这个阶段,同收处理,减少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是主要的方向。这个时期,最早颁布的法令有美国1973年的《军用包装废弃物处理标准》,丹麦1984立法规定重点在于饮料包装的包装材料回收利用。中国在1996年也颁布了《包装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至90年代初期,“3R,1D”说。这个阶段,美国环保部门就包装废弃物提出了三点意见。①尽可能对包装进行减量化,不用或少用包装;②尽量回收利用商品包装容器;③不能回收利用的材料和容器,应采用生物降解的材料。同时欧洲的许多国家也提出本国的包装法律规范,强调包装的制造者和使用者必须重视包装与环境的协调性。第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LCA”说。LCA(LifeCycleAnalysis),即“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它被称为“从摇篮到坟墓”的分析技术,它是把包装产品从原材料提取到最终废弃物的处理的整个过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量化的分析和比较,以评价包装产品的环境性能。这种方法的全面、系统、科学性已经得到的人们的重视和承认,并作为ISO14000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存在。
